手机看新闻
其实早在2024年3月28日,武汉长江新区官方就已经明确了“长江新区作为省级新区,关于国家级新区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”。
而且正在积极推动“国家发改委”推进后续相关工作。
那么,我们如何解读本次湖北省的“答复”呢?
首先第一点,湖北第一次明确了“长江新区属于国家级新区”。
这说明长江新区的“国家级新区”申报工作,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,长江新区已经被列入了“国家级新区”的行列。
之前针对长江新区的定性,官方一直都是“省级新区”的说法。
而这一次则非常明确的转变了口风,变成了“长江新区属于国家级新区”,说明长江新区可能已经获得了“国家”的认可。
其实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上看,武汉获得“国家级新区”的支持已经逐渐成为明牌。
首先是《武湖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工程》的启动,这个工程的投资超过1000亿,属于国家级重大工程。
这个国家级工程的启动,意味着阻碍长江新区获批“国家级新区”的最后障碍已经被彻底清除。
因为在上一次申报中,长江新区就是因为“蓄滞洪区”问题而受阻。
2024年6月随着“武湖蓄滞洪区”工程的启动,国家级新区的落地已经没有了障碍。
长江新区将因此获得更多的“建设用地”。
其次是在8月份,湖北省和国家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复《武汉港总体规划(2035年)》。
在这个《武汉港总体规划》中,国家将武汉从“内河港口”升级成为“国际综合枢纽”,而且计划通过10年时间,将武汉的集装箱能力提高到每年1000万标箱。
每年1000万标箱,这是沿海港口城市才拥有的“运输能力”。
这也就代表着,用10年时间,国家计划将武汉从“中部内陆城市”变成“沿海港口城市”。
武汉的“沿海化战略”正式启动。
同时在这一次国家批复的《武汉港总体规划》中,正式将长江新区的“阳逻港”定位成为武汉港口的“核心港”。
简单来说,长江新区才是武汉港的核心,建设“武汉港”的本质就是建设长江新区。
武汉港的国际化,就是长江新区的国际化。
而经过2年多的建设,目前的长江新区早就已经“塔吊林立”,建设的“如火如荼”。
目前包括两所“三级甲医院”已经开工,武汉最大的中学“武汉外国语学校长江新区分校”也已经开工。
尤其是武汉某985大学的长江新区分校已经全面开始了土地平整工作,根据目前市场盛传的消息,这所大学大概率是“武汉大学分校”。
这所985大学的长江新区分校分成“南北两个区”,据说占地大概是7000亩,相当于一个“清华大学”。
这所大学建成后,将会成为武汉占地规模最大的“大学”,相当于在武汉造了一所“清华大学”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注册用户(作者)在房产圈发布,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。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房天下立场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进行投诉。对作者发布之内容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